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989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ABSTRAC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Arroyo Colorado have historically failed to meet their use under subsection 303(b) of the U.S. Clean Water Act due to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and low dissolved oxygen (DO). Fish kills, especially at the tidal confluence at the Port of Harlingen, Texas, have been reported. Oxygen demand from sediment (SOD) for a river typically has two states‐diffusion limited SOD (SOD) and potential SOD (pSOD), expressed when sediment is resuspended through increased flow or other disturbanc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measure SOD in the Arroyo Colorado River in situ, estimate pSOD ex situ, and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D and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e measured SOD and pSOD in the Arroyo Colorado River at up to eight sites over three sampling events. We identified the sample sites based on a modified Rosgen geomorphic index for streambed stabilization. Sites with high sediment deposition potential had high SOD.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D between sites were 0.62 g/m2/day (standard deviation 0.38 g/m2/day) and ranged from 0.13 to 1.2 g/m2/day. Potential SOD values ranged from as low as 19.2 to as high as 2,779 g/m3 sediment/ day. Potential SOD can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ossible impact of SOD from resuspended sediment in stream systems.  相似文献   
62.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库仑法。为了提高质控合格率,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电级内液等9个方面分析寻找导致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对策。同时对影响电极内液及消解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使库仑法质控合格率由90%提高到95%,测定38次标样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63.
灾害区划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分析了灾害区划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区划的目标、原理、方法、类型及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主要针对螺旋升流反应器技术特性,对工艺的好氧反应器进行了氧传递性能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反应器水深、曝气量等对螺旋升流反应器氧转移过程的影响;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氧传质总系数与螺旋升流反应器内表现气速的数学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升流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氧传递特性,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反应技术。  相似文献   
65.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昆明-楚雄-大理-丽江地区地震软风险区划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1900—2000年这100年内M≥5.0的地震记录资料,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软风险区划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软风险区划图是以带有“层”结构的地图形式表述风险评估结果的,而“层”是根据可能性水平来划分的。因此,软风险区划图对分析结果的表述,不仅能对风险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且能提供风险值可信度的信息,从而使风险图“服务信息”丰富化。  相似文献   
67.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对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室内装饰织物的用量迅速增加 ,室内装饰织物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和热量 ,对人及环境构成了巨大危害。因此 ,研究装饰织物的燃烧特性非常重要。笔者利用热重 -差热 (TG -DTA)分析仪对纯棉、棉麻和腈纶这几种典型的装饰织物在不同的氧气浓度 (10 % ,15 % ,2 1% )和升温速率 (10K/min ,30K/min)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分析 (TG)和差热分析 (DTA)实验 ,研究了它们的燃烧特性 ,并着重进行了不同氧浓度下的对比研究 ,发现试样的燃烧分为两个阶段。建立了以一级反应模型为主的动力学方程 ,并得出了各阶段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68.
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的一个潜在发展方向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由于自然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及数据资料的不完备性,人们不可能精确估计任何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概率值估不准"是现有超越概率风险区划图的致命弱点.简要回顾了针对这一问题已进行的提高估计精度和进行模糊风险计算的有关研究,并将模糊风险研究引入风险区划图的编制,给出了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的定义和一个初步的样式.讨论了这种风险图在体现风险值估不准方面,以及在为用户提供更多风险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调整余地等方面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软风险区划图是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的一个潜在发展方向.为推进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9.
在对废水中的BOD5进行常规分析时,采用化学稀释法操作繁琐,对稀释倍数估计易发生错误。而利用TraK装置测试样品时,无须进行稀释和化学分析。用该装置对标准样品BOD5的测定结果表明:准确度相对误差为-3.3%~4.3%,精密度的相对误差为-3.5%~5.6%。该仪器测试性能可靠,数据准确度、精密度合格。与化学法对照分析表明,相对误差都在容许范围内,即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0.
饮用水源水库铁锰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对水温分层型季节性缺氧水库铁、锰污染的研究表明,Fe、Mn分布随着季节变化、水库水温分层而变化,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高浓度Fe、Mn主要出现在水温分层期水库中、下层,与库底缺氧、pH值下降、基岩溶蚀、沉积物高浓度Fe、Mn释放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密切相关,从而为自来水厂实施优化分层取水和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